搜索

新闻中心
365best古代“老赖”是怎么躲避债务的古人怎么对待“老赖”?

类别:行业资讯   发布时间:2024-04-06 15:51:46   浏览:

  365best古代“老赖”是怎么躲避债务的古人怎么对待“老赖”?“老赖”是民间对欠债不还并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的债务人的贬称,带有歧视意味。广义的”老赖”是指一切欠债不还的人,狭义的”老赖”是指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钱的人。

  “老赖”都产生于借贷。在农耕社会,古人一般把偿还借款的期限约定在三个时间段,端午节、中秋节、春节,这就是著名的“三关”。我们俗话说“年关”,过年如过关,你还不了债就过不好年。

 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,过了小年,债主们就纷纷上门,要么堵在门口,要么坐在你家堂屋正中,等着你还钱或者达成新的还款协议,到了年三十如果债主还坐在家里,对于哪一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。

  所以腊月二十三以后,很多欠债的就溜出家门,跑到城隍庙里躲债,为什么去城隍庙呢?因为民间传说城隍代表了阴间的公平,欠款的躲到那里,不仅有吃有喝,还有富人施舍365best,甚至还能看杂耍唱戏的。而债主却不能追过去,否则逼债出了人命,不仅阳间蒙受羞耻,到了城隍爷面前有理也变成没理了。

  躲债的人到年三十交夜的时候就必须回家了,因为要祭祖,债主也要离开了,因为也要回家祭祖。不仅平民会成为”老赖”,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也有可能成为”老赖”。

  战国时期,周赧王为了联合六国教训秦国,就向富豪们借钱筹措军费,但是后来仗没打成钱却花光了,债主们纷纷到周赧王的宫廷讨债,周赧王只好躲到一个高台上藏了起来,眼不见心不烦,但从此就落下一个很不好的名声,成为有史以来社会地位最高级别的““老赖””。这就是债台高筑的典故365best

  西汉时期,陈涓跟着刘邦建功立业,后来封了河阳侯,国都就在今天河南的孟县。到了汉文帝时期,他的子孙陈信继承了侯位,但这个河阳侯因为欠别人债务超过了法定的六个月期限,这就构成了犯罪,被褫夺侯爵爵位,陈信也就成为屈指可数的诸侯级”老赖”。

 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,无论你是天下宗主周天子还是一方诸侯巨无霸,只要欠债不还还东躲,那就会成为”老赖”,和一般的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。正是这样平等的债务关系,缔造了中国最早的诚信文化。

  第一, 荣誉(名誉)刑。比如河阳侯不承担债务,违背了法律,最终失国。不仅侯位没了,封地也没了。

  第二, 人身惩罚(肉刑)。按照《唐律疏议》,欠债一匹,超过履行期限二十天,就打二十荆条,再超过就加倍,超过100天,就徒刑一年365best

  第三, 自由限制。按照秦简《司空律》,不还钱可以,官府负责抓捕,集中强制劳动,自带伙食,工资八钱,官府提供伙食,工资六钱,什么时候还完钱,什么时候回家。汉代废除了秦代所有酷刑,但在治理”老赖”方面完全继承了秦代的刑罚。到了唐宋以后,役身折酬开始流行,”老赖”就有点卖身为奴的味道了。只有在债权人的控制管理下从事体力劳动,按天计酬,偿还债务。

  第四, 强制扣押。如果债务人拒不承担债务,债权人就有权扣押债务人的财产、奴婢和牛羊,但必须通过官府批准,也不能超过债权本额,否则就按照偷盗论处。明清以来虽然法律禁止再私夺强取,否则要挨八十棍子,但在民间这种习俗从来都没断绝过。

  第五, 牵连责任,在古代一人欠债很多人都会受到牵连,比如保人、中人、子女、父母都可能被卷进债务的泥潭。比如父债子还、夫债妻还等。按照唐宋的律法,债务人跑路,保人代偿,保人代偿后他就回找”老赖”的父母、老婆、儿女来偿还。

  古人治理”老赖”,既涉及债务人财产,还涉及到人身自由,名誉荣誉,还牵扯到亲属保人,算得上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化系统工程。比较之下,中国目前的信用建设尚未完成,”老赖”数量有增无减。